然而,《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卻又開始炒作起“中國阻撓調(diào)查”、“中國拒絕分享數(shù)據(jù)”等假消息,這些報道被多位世衛(wèi)專家辟謠,并遭到怒斥。專家組成員彼得·達薩克(Peter Daszak)更是在2月13日發(fā)推稱:“斷章取義,《紐約時報》真無恥!”
時隔一天后,被怒懟的《紐約時報》14日又發(fā)表了一篇對達薩克的專訪報道。這次他們以問答形式刊出了采訪內(nèi)容,達薩克本人也轉(zhuǎn)發(fā)表示認可。
在標題為《世衛(wèi)組織的考察之旅中,中國拒絕交出重要數(shù)據(jù)》的文章里,《紐約時報》援引世界衛(wèi)生組織專家的話稱,中國方面的某些行為嚴重阻礙了調(diào)查進程。
事實上呢?從最新公開的采訪文字記錄可見,達薩克的表述恰恰相反:
從世衛(wèi)專家組到達并開始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們所看到的新數(shù)據(jù)和新信息都是在中國以外無法見到的。例如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攤販是哪些人、他們的供應(yīng)鏈從哪里來等等。
From Day 1, the data we were seeing werenew that had neverbeen seen outside China.Who were the vendors in the Huanan seafood market? Where did they get their supply chains ...
當你要求要更多信息時,中國科學家就會去找,幾天后他們會作出分析,我們因此可以得到新的信息,這些都非常有價值。
When you asked for more, the Chinese scientists would go off, and a couple of days later, they"ve done the analysis, and we've got new information. It was extremely useful.
達薩克指出,事實上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在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1日關(guān)閉之時,中國疾控中心已派出了一個科學家小組,試圖去那里尋找線索。他將中方那時的行動形容是“非常廣泛的研究”(It was a very extensive study...)。
“當時,中方幾乎采集了市場內(nèi)各個地方的表面樣本,最初階段就采集了500份,其中許多樣本病毒檢測呈陽性。采樣樣本還包括一些動物的肉和尸體!
“而在整個疫情初期,中國科學家最終完成了900多份市場內(nèi)的拭子采樣,工作量極大。此外,他們還采集了污水管道中的樣本,試圖在通風井尋找蝙蝠的蹤跡;還在市場內(nèi)捕捉了一些動物,包括流浪貓、老鼠,甚至還有一只鼬!
They'd actually done over 900swabs in the end, a huge amount of work. They had been through the sewage system. They'd been into the air ventilation shaft to look for bats. They'd caught animals around the market. They'd caught cats, stray cats, rats, they even caught one weasel.
“對我來說,這些(研究信息)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達薩克如此說道。(And that, to me, was a real eye-opener.)
采訪中達薩克還對比了當下中美兩國的防疫工作。他稱自己到達中國之后,從穿戴防護裝備,到接受病毒檢測,再到接受隔離,所有流程都十分嚴格完備,甚至連垃圾袋都有明顯的標識;而當他回到紐約之后,卻是一種完全不同于在中國的經(jīng)歷,沒有人通知他必須隔離,也沒有人來敲門告訴他“必須待在家里”。
回看整個操作,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我們的確在中國和國際團隊之間建立了良好關(guān)系。雙方開展了熱烈討論,進行了深度的溝通。我們說的話被刻意曲解,這給重要的科研工作蒙上了陰影。
聽聽、聽聽!我們花時間和記者解釋了我們在中國長達一個月疲憊工作中的關(guān)鍵發(fā)現(xiàn),而我們同事所說的話卻在工作還沒開始前就被(媒體)斷章取義地用來編自己的報道,這真的令人失望。《紐約時報》,你真無恥!
如果不是這兩位世衛(wèi)組織專家站出來怒懟《紐約時報》之前的歪曲報道,《紐約時報》會不會選擇公開采訪文字記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