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五將迎來處暑節(jié)氣,處暑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秋高氣爽來日可期。那么秋季養(yǎng)生有什么講究呢?安徽省中醫(yī)院專家周大勇認為,秋季養(yǎng)生宜祛暑滋陰,調理脾胃,養(yǎng)陰補虛,早臥早起,“此外,秋干氣燥,廣大市民不妨飲些養(yǎng)生湯。” 陳小飛 記者 馬冰璐
宜祛暑滋陰,調理脾胃
秋季,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經(jīng)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側重于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于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宜養(yǎng)陰補虛,早臥早起
秋補“貼秋膘”,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癥進補。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欲減少,舌質淡就屬于氣虛體質。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于血虛體質?梢杂卯敋w、紅棗、何首烏、桑椹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
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干,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就是陰虛的體質。可以用麥冬、五味子、山藥、百合等,熬粥的時候可以放幾味。
秋高氣爽,如果晚上早一點睡,就可以聚斂陽氣,而陽氣則為人體立根之本。而秋季早睡,就能夠積聚身體內陽氣這樣人才能夠有精氣神。而早起的話可以使肺氣得到舒展,防止收斂太多。
宜飲養(yǎng)生湯,潤肺除燥
秋干氣燥,周大勇建議,廣大市民不妨飲些養(yǎng)生湯,比如雪梨銀耳湯、淮山粥、鯽魚湯、蓮藕湯、白蘿卜湯等。
據(jù)了解,按照中醫(yī)理論,白色食物與肺部對應,秋季干燥應多吃白色食物滋陰潤肺除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白色食物有白蘿卜、白菜、蓮藕、冬瓜、蘑菇、雪梨、山藥(淮山)、百合、銀耳,以及牛奶、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