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周村,是初冬的一個周末。我是懷著敬畏之心來到周村的,就好像等到了一本仰慕已久的好書,必須凈手焚香,正襟危坐,然后才能打開它,認真地去拜讀。
周村其實是個村民組,屬于東至縣堯渡鎮(zhèn)梅城村,以周姓為主聚居地古村落。它東枕紙坑山,南倚玉峰山,西靠梅城村,北臨蘭溪河,山水形勝,風光秀麗。不僅如此,它更因周氏家族在晚清至20世紀的百年時間里,人才輩出,形成文理并重、中西交匯、百花齊放的學術(shù)大家族而聞名遐邇。周氏家族始終嚴守“崇儒善德、培心正業(yè)、清慎開明、勤儉樂濟”的家風家訓(xùn),形成的“六世書香、百年家風”堪稱近代家風文化教育的典范。
初冬時節(jié)的周村,宛若一幅安寧、祥和的村居圖,剛邁進村口,撲入眼簾的是右前方一座古樸的亭子,上書“佇望亭”,四柱直立,翹角飛檐,灰色小瓦,典型的徽派特色。亭外轉(zhuǎn)角處,一條古道,通向巍峨的元甲山外。“常憶慈親含淚別,門前佇望轉(zhuǎn)山時”,周馥的《憶少年事》里這樣寫道。恍惚昨日重現(xiàn):某個秋風瑟瑟、落葉蕭蕭的日子,慈眉善目的葉太夫人,拄杖站在亭下,對即將負笈求學出遠門的周馥千叮呤,萬囑咐,然后,用溫柔、慈愛的目光,默默注視著一個少年瘦小的身影漸行漸遠,緩緩消失在遠方的天際處。
進入周村,迎面是省級文保單位“周馥接官廳”。這座高大的古建筑由青磚砌墻,黛黑色小瓦覆蓋,屋頂兩側(cè)延伸著粉白的馬頭墻,簡樸而不失莊重。廳里正中有周馥的巨幅畫像,他面容清朗,眼神深邃,白須飄逸,渾身透著一股儒雅的書卷氣。“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曾經(jīng),少年周馥在祖父周樂鳴這樣的的諄諄教誨下成長,養(yǎng)成了常常手不釋卷的習慣,終生與書相伴。他酷愛讀書這個習慣后來極大地影響了整個家族。正因為他飽讀詩書,滿腹經(jīng)綸,在歷盡坎坷磨難之后,終被“伯樂”賞識,予以提攜、重用,成為一朝重臣,成就了人生的高光時刻。也正因為讀書,使他明理、明智,內(nèi)心豐盈,具備豐富的學識和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開啟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之旅。所以他一生儉樸,為官清廉,常年一身布衣,像個教書匠。
在距村不遠處的堯渡老河,有段洋灰(水泥)壩,約3米高,近千米長,像只厚實有力的臂膀伸展著,擋住汛期洪水的肆虐,默默守護著兩岸的家園。以前,每到汛期,洪水洶涌,如脫韁的野馬,沖洗著河道兩岸,嚴重威脅兩岸百姓的安全。1924年,周馥之子、著名實業(yè)家周學熙捐款修建洋灰壩,造福一方百姓。1933年秋,周學熙從唐山等處運來鋼筋水泥,在進入花園鄉(xiāng)的入口處,修建橋梁,以便老百姓通行。百姓們感念其恩德善舉,將此橋命名為萬善橋。除了這些,1922年,周家還在梅城村南門建“宏毅學舍”,聘請知名學者前來任教,廣收蒙童,開啟民智。學校名稱取《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之意,可見用心良苦。
百年時間里,周氏人才輩出,其中有封疆大吏、著名實業(yè)家、文物收藏家、各類專家學者等,延續(xù)了六世書香,百年家風。離開周村時,我揮了揮衣袖,似乎聞到了衣袖上有縷悠悠的書香,耳畔恍惚傳來抑揚頓挫的讀書聲:“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
侯朝暉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