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工作已于1月1日啟動。盡管屬于慣例性工作,但是在建設科技強國、加強創(chuàng)新引領的大背景下,兩院院士增選依然引發(fā)了輿論廣泛關注。
大家之所以對院士評選如此關注,并對候選人的職務身份、所處行業(yè)、學術貢獻等進行討論,既是出于對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這一目標的殷切期待,也體現(xiàn)了維護院士評選嚴肅性、專業(yè)性、權威性的樸素愿望。
兩院院士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從兩彈元勛鄧稼先、錢學森,到讓滿天星斗璀璨的孫家棟;從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的錢三強,到隱身30年的中國核潛艇先驅黃旭華;從發(fā)現(xiàn)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李四光,到把飯碗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的袁隆平……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借深厚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
增選院士,是一項神圣的工作,更是為了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xié)作的協(xié)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圍繞院士選拔,我國建立了一套嚴謹、細致、科學、公平的評審流程。特別是在2014年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對各自章程進行了修訂,包括改進和完善院士遴選機制、學科布局、年齡結構、退出機制等,并強調堅持和突出院士增選的學術導向,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擾,使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定位。
從現(xiàn)行的院士評選辦法來看,候選人在科學技術領域的成就和貢獻大小是首要評價標準。至于如何界定成就和貢獻的大小,兩院的相關文件中都有明確規(guī)定。比如“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chuàng)造性的成就和貢獻”,是指“候選人在某工程科技領域有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顯著應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設計、研制、建造、運行、管理及工程技術應用中,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關鍵科學技術問題,作出重大貢獻;或為重要工程科技領域的奠基者和開拓者”,等等。
一直以來,院士評選的方向都是明確的,標準都是具體的,過程都是嚴格的。把尊重科學放在第一位,把在科學技術領域的成就和貢獻大小作為首要評價標準,按照流程和標準嚴格評選,院士增選工作就能經(jīng)得起檢驗。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圍繞“卡脖子”技術展開科研攻關。從這個角度來說,院士不僅是一份崇高的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期待院士增選工作不僅在科學技術領域為創(chuàng)新發(fā)展注入更為強勁的動能,而且在整個社會領域對構建風清氣正的氛圍、激發(fā)攀登科技高峰的志氣和勇氣發(fā)揮強大的引領作用。
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