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房產 > 正文

“神秘”的公攤

2022-03-31 09:50:09 來源:市場星報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對公攤的設計、測算環(huán)節(jié)的專業(yè)人員和面向客戶的銷售人員來說,“公攤”也是一個謎團,公攤面積始終無法以清晰的面目示人。

“我花了100平的錢買了三房,最后住上的是不到70平的小三房。”在上海,一位搶到了某高分網紅盤的購房者既興奮又惆悵,“180萬花在了看不見的公攤上”,沒辦法,他選擇范圍內的幾個新盤得房率都在70%上下。如果在一二線城市,相當于花費上百萬元購買公攤。

作為一個年年搶占熱搜的話題,公攤面積到底由誰說了算?是不是一筆糊涂賬?為什么不同小區(qū)甚至同一小區(qū)的住宅公攤面積、得房率會有大小的差異?按照公攤面積交物業(yè)費,到底合不合理?

公攤面積誰說了算?

所謂公攤,是根據1995年建設部(住建部前身)發(fā)布的《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筑面積分攤規(guī)則(試行)》劃分的,具體包括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和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wèi)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筑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等。此外,套(單元)與公用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包括山墻)墻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也被計算入公攤面積之中。

而公攤面積系數也不是開發(fā)商預先設定的20%或30%,而是通過計算得出的。

有著10年測繪經驗的房產測繪員趙天明介紹了計算公攤面積的過程:先是以棟為單位,計算整棟建筑物的總公攤面積,再以各戶的套內建筑面積為比例分攤給各戶承擔。

公攤面積是由有資質的房產測繪單位測量出的。趙天明介紹,一般來說,如果是預售房屋,公攤面積需要進行“預測”和“實測”兩次測算。預測是在房屋建成之前,測繪單位會根據開發(fā)企業(yè)提供的合法合規(guī)的建筑圖紙進行測算,此面積可用于房屋預售,即購房合同的面積。而實測則是房屋建成之后,測繪單位實地進行測繪,采集外業(yè)數據,再進行測算。這個面積也是最終給購房者的交房面積,即不動產辦證面積。

“開發(fā)商需要憑測繪機構出具的測繪報告,錄樓盤表系統(tǒng)(包括樓層、房號、房型等信息),才能取得預售許可證,進行銷售、網簽,非常嚴格。”趙天明說,測繪機構都是房管局規(guī)定認可的,根據甲、乙、丙級別不同,所能測繪的面積大小也不同。

趙天明所在的城市,每個區(qū)都有自己的測繪隊,僅為房管局提供測繪服務,不對市場開放,而房產測繪有著明晰的質量審查流程,從自檢、互檢、質檢到上級審核,以保證測繪質量。

不僅在測繪階段,在房屋最初的規(guī)劃設計階段,公攤面積的設計也需要依據一定的標準。某大型房企設計部門負責人李欣介紹,項目規(guī)劃設計要依據建筑設計統(tǒng)一的設計標準,比如樓棟中走廊的寬度、大堂面積大小,需不需要設置電梯工休息室等,也都要依據相應的建筑設計防火等規(guī)范設計,這都屬于影響公攤面積的因素。

李欣介紹,開發(fā)商的營銷部門也不可能同意隨便亂加公攤面積,因為得房率低了,房子都不好賣。

公攤差異從何而來?

為什么不同小區(qū)的公攤面積和得房率會不同?我的得房率怎么比別人低這么多?這是許多人最為關心的問題。

實際上,得房率的大小與樓層高低、公共活動區(qū)域大小、住宅樓的類型都有關系。“就高層住宅來說,板式樓的得房率通常要高于點式住宅(也稱桶樓、塔樓)。”一家民營設計院的住宅設計師張磊介紹,而樓層越高,公攤面積也會越大,這是由于高層住宅承重墻要承擔的壓力更大,所以大多數高層住宅的墻體也會比多層或小高層的墻體厚。套與公共建筑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包括山墻)以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筑面積都是共有建筑面積,因此高層住宅樓的公攤面積也就越大。

此外,高樓層由于居住人數更多,配備的電梯數量也會更多,增加了公攤面積。

陽臺面積也會影響得房率。張磊介紹,根據現行的房屋建筑規(guī)范的相關規(guī)定,在主體結構內的陽臺,按其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全面積;在主體結構外的陽臺,則按照按其結構底板水平投影面積計算1/2面積,這也就是開發(fā)商賣方時通常所說的“陽臺送一半面積”。而不同結構方式建造的樓棟,結構內、外的劃分又有所不同,這又影響到陽臺面積的計算,張磊表示。

給公攤面積交物業(yè)費合理嗎?

在許多購房者看來,在商品房以建筑面積交易的過程中,已經在公攤面積方面支出了一大筆“冤枉錢”,后續(xù)物業(yè)費還要按建筑面積每平方米收取物業(yè)費,公攤面積越大,物業(yè)費越多。在住宅壽命期,幾十年的積累又是一筆巨額的支出。

政協(xié)委員洪洋也在今年兩會中提出,住宅物業(yè)費按建筑面積收費不合理。他提出疑問:物業(yè)公司服務的只是公共面積,而并不入戶服務,居民室內衛(wèi)生和設施維修都由居民自己承擔費用,為什么物業(yè)收費要包含室內面積?“實際上,公攤面積并不會增加居民繳納的物業(yè)費。”一名物業(yè)相關人士陳晴表示,這與物業(yè)費的計算方式有關,物業(yè)是算“總賬”。具體物業(yè)費的價格會根據配置的服務人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等,測算人員工資、物料等等,得出一個項目每年的總費用,然后按照每戶的面積比例做費用切分。“在這種計算規(guī)則下,即使是不按照建筑面積收取,而按照套內面積收取,每戶的占比也不會改變。”陳晴表示。

在中國,絕大部分物業(yè)費收取都采用“包干制”,即物業(yè)公司會把每個項目的人工成本、物耗、能耗、外包、保險等成本算一筆詳細的賬,再加上一定的利潤,通常是“微利”,把總費用除以12個月,再除以建筑面積得出的就是物業(yè)費的價格,即元/月/平方米。

據《經濟觀察報》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