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安徽 > 正文

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褒揚烈士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2022-03-31 16:11:51 來源:市場星報   編輯:楊蕊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清明節(jié)里的大別山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位于金寨縣中心區(qū)域的革命烈士陵園在春雨的洗禮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陵園內,松柏蒼翠挺拔,通往烈士紀念碑的臺階一塵不染,厚實的花崗巖像一列列士兵整齊有序,引領瞻仰的人們一步步拾階而上,重走先烈們的長征路,回首烽火硝煙里的感動。

2021年縣革命烈士陵園保障930烈士紀念日活動

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是國家級革命烈士陵園,是集中展示金寨光榮革命歷史和“褒揚先烈、教育后人”的重要基地。多年來,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積極探索新形勢、新常態(tài)下烈士褒揚紀念工作新路子,始終以黨務帶業(yè)務,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優(yōu)化祭掃環(huán)境,提升服務水平。在宣教講解、史料管理、硬件設施等方面下功夫,先后被國務院授予“全國重點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承載著50余項縣級以上榮譽。2019年被表彰為首屆“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范單位”。

紅色家園煥發(fā)新顏

始建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在一代代管理人員不辭勞苦的呵護下,讓195位紅軍烈士在此得以長眠,革命建筑物、文物、烈士檔案、遺物也得以留存。一件件藏品、一個個名字、一樁樁動人故事,讓沉寂的英雄事跡再現(xiàn)光輝,讓英烈精神永世傳承。

金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志愿者到烈士陵園除塵擦拭,祭奠先烈

3月22日,記者在陵園管理處主任潘進的帶領下參觀了陵園,雖然下著小雨但是陵園內仍有工作人員在打掃墓區(qū),還有人員在修剪樹木。據(jù)潘進介紹,每年清明、七一、國慶前夕,管理處都會對陵園內草坪和綠化進行修剪、維護,進一步營造陵園莊嚴、肅穆、整潔的環(huán)境,平日里基本的清掃打理更是不會少。

潘進本人是退役軍人,2019年接管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與他同樣是退役軍人的副主任朱國祥更是將一輩子都奉獻給了守護先烈工作。兩位主任脫下戎裝,奉獻地方,他們秉承軍隊的光榮傳統(tǒng),在不同的崗位繼續(xù)發(fā)熱發(fā)光。持著對軍人特別的情結,烈士褒揚工作對他們來說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這里和我前兩年來的時候大不一樣了,環(huán)境整潔,各種宣傳有序,褒揚紀念氛圍越來越濃厚了,我看到還有坦克和裝甲車。”上午10點左右,兩位來自六安的市民在烈士陵園廣場休息時感嘆道。這其實也是大部分來園群眾相同的感受。聽到群眾的贊揚,潘進心里充滿喜悅,這是對他們工作肯定。

近年來, 金寨縣投入1600余萬元維修烈士陵園廣場、紀念堂、廊亭、管理服務用房及綠化改造,新建3A級旅游廁所,新栽部分綠植,陵園綠化整體效果得到很大提升。“一草一木都有汗水,一磚一瓦皆是感情”,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已經(jīng)形成以烈士紀念塔為主,融塔、館、碑、堂、墓、園為一體,具有山區(qū)特色的大型革命烈士陵園,成為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管理處的同志們因為奉獻而自豪。

守護先烈不忘初心

2019年底新冠疫情突然襲來,2020年清明時節(jié),疫情猶在。為防范疫情傳播,陵園管理處招募50名退役軍人志愿者為紅軍烈士開展“六個一”清明祭掃服務,了卻600多名紅軍烈士后代無法返鄉(xiāng)祭奠先烈的心愿。“獻一盆鮮花、擦一遍墓碑、敬一個軍禮、唱一首紅歌、拍一組照片、聯(lián)通一位親屬。”志愿者們在烈士紀念塔前集體默哀、三鞠躬致敬,以實際行動踐行英烈無私奉獻的精神。

收到祭掃照片的烈士親屬非常感動。“家鄉(xiāng)人民太深情了,真是太感謝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感謝陵園的工作人員辛苦付出。”這些由衷表達謝意的是紅軍烈士后代群里經(jīng)?吹降脑捳Z。金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張喬也在這個群里,每次看到烈士后代對他們工作的肯定就無比欣慰。

圖為志愿者在金寨革命烈士陵園擦拭烈士墓碑

張喬的外公周繼德和洪學智將軍是同村人,當年一起參加革命隊伍。后來,周繼德因身負重傷返家休養(yǎng)時去世,同他們一道參加紅軍的同村青年大都未成家就犧牲了。對張喬來說,現(xiàn)在從事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修繕工作,就是對外公和戰(zhàn)友在天之靈最好的告慰。“全國烈士家屬后代之間也有群,他們會相互交流也會相互參觀各地的烈士陵園,參觀完外地后,我們金寨縣烈士后代都會感嘆還是家鄉(xiāng)的最好。”張喬說道。

今年招募退役軍人志愿者祭掃服務活動還將繼續(xù),越來越多的退役軍人加入其中。這項志愿服務工作是陵園管理處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做好祭掃服務中的一項。多年來,陵園管理處的同志們始終如一,積極配合烈士親屬子女做好墓地選址和墓碑建造,組織隆重簡樸的安葬儀式,做好后勤保障,當好紅軍烈士安葬的“引導員”;每年清明節(jié)期間,組織專門人員,成立工作專班,預定餐飲住宿,全程服務紅軍子女返鄉(xiāng)祭掃,當好紅軍親屬回鄉(xiāng)的“勤務員”;安排人員清掃墓區(qū),搞好護林防火,修剪綠化苗木,修繕破損紅軍墓室,幾十年如一日,像愛護自己的眼睛樣,守護著“紅色凈士”,當好紅軍墓園的“管理員”。大家與紅軍烈士后代們感情深厚,“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傳承紅色基因革命精神永不朽

金寨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fā)源地。金寨烈士們?yōu)楦锩罅x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壯舉和舍家為國、舍生取義的高尚情操,令來陵園參觀者肅然起敬,難以忘懷。金寨歷史人物備受尊崇,革命文學奠基人蔣光慈烈士《少年漂泊者》影響到陶鑄、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立夏節(jié)起義組織領導者周維炯烈士故事傳唱鄂豫皖,馳名中外的“兩膺上將”洪學智、被毛主席特批“皮有功少晉中”的皮定鈞等59位金寨籍開國將軍戰(zhàn)績輝煌,改革開放以來涌現(xiàn)的搶險英雄劉曉松、救火烈士張尚等,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生動感人的教材。

“在大題材中尋找小故事,以小故事講透大道理。”金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要求烈士陵園管理處以編傳奇、講故事的形式,將金寨先烈和歷史人物的事跡串起來,因人而異推出一系列宣傳講解方案,寓教于瞻仰過程,以史來昭示后人,對每一位參觀者,尤其是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了事半功倍、春風化雨的作用。

記者在張喬辦公室看到由他們主編的10本兒童紅色故事繪本,全部取材于金寨紅色故事。這些繪本用兒童樂于接受的圖畫和簡單易懂的文字將金寨紅色故事生動地傳達出來。“這些繪本,不久我們就可以刊印了,到時候發(fā)放到學校,對于學生來說是很好的紅色讀物。”張喬說:“紅色資源挖掘保護是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的工程,也是擦亮老區(qū)品牌、發(fā)展紅色旅游的工程。”

2020年7月,全國15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紅色基因庫首批試點單位,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qū)唯一入選單位。紅色基因庫對烈士陵園展品陳列進行了科學設計、合理編排,利用數(shù)字技術、網(wǎng)絡科技,建設網(wǎng)上數(shù)字展館,使主題思想與時代精神相統(tǒng)一。數(shù)字化采集革命文物84件、7500平方米建筑物、2平方千米紀念設施,拍攝10個金寨題材的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紅色故事,建立縣域紅色文化大數(shù)據(jù)體系,讓紅色資源活起來、動起來,將紅色基因傳承得更深、更遠、更久。參觀者可以足不出戶就有親臨現(xiàn)場的感覺。

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組織清明節(jié)“六個一”祭掃活動

現(xiàn)在,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接待量連續(xù)翻番,觀瞻人數(shù)每年突破150萬人次,其中青少年約60萬人次。每年青年節(jié)、兒童節(jié)、建黨日、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烈士紀念日等重點時段,成為學校、機關、社區(qū)、部隊共建共享的基地。朝氣蓬勃的金寨日新月異。在新長征路上,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始終不忘褒揚先烈精神的初心,牢記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不斷為建設美好金寨注入新動能、凝聚新力量。

(通訊員:毛婧婧、蔡娜)

分享到:

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