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雜糧里,我對玉米頗存情愫,這緣之于當(dāng)年知青插隊農(nóng)村時親近玉米。我插隊的村子是棉產(chǎn)區(qū),除種棉花,也種玉米,玉米是全村人的半年口糧。時至初夏時節(jié)玉米漸熟,隊里就讓我看玉米。讓我看玉米,估計是我能震懾欲想偷玉米的偷賊,因為下放知青單純氣盛“惹不起”。我看玉米,不需要下地勞動,每天拿根棍子頂著烈日,在一片片玉米稞周圍巡邏;夜里巡邏,雖然我不信有鬼神且年輕膽子大,深夜里風(fēng)吹得玉米葉“沙沙”作響,心里不免疑神疑鬼的膽怯,我手執(zhí)三節(jié)電池的電筒四處探照給自己壯膽。
我時常坐在高高的埂頭上,眺望著一大片玉米棵,呈波峰狀在風(fēng)里起伏直立著,原來,種植玉米的地都是不被看好的坡坡坎坎,肥田用作種棉,“瘦”地才用作種玉米,環(huán)境無可選擇,生長可以頑強,玉米在這片貧瘠的地塊上蔥綠然后結(jié)果,玉米很樸實、玉米很精神。玉米桿葉枯黃、玉米棒熟透了,全隊男女開始下地掰下枯黃的玉米桿上的玉米棒,隊長對我說:玉米掰完啦,沒有發(fā)現(xiàn)被人偷掉,分玉米時給你多稱20斤。玉米棒堆集打谷場上。我住的隊屋,一扇窗欞正對打谷場上玉米垛,窗欞像畫框,層疊高聳的玉米垛兒好似一幀油彩畫鑲進畫框里。
收盡地里玉米,便開始分玉米。我分得200多斤玉米棒。玉米棒脫粒,可謂農(nóng)技活,這活兒我一時半會兒學(xué)不會,老農(nóng)許大哥便趁著雨天或晚上,幫我脫粒。兩根玉米棒在他手里用力相對搓揉旋轉(zhuǎn),“咯吱咯吱”地響,黃亮的玉米顆粒紛落而下,足足兩稻籮。
玉米脫了粒,需磨粉,李奶奶替我磨,“T”字型長磨桿的推磨,磨盤轉(zhuǎn)動“吱吱”作響,看似一推一拉簡單的動作,又是我一時半會兒學(xué)不會的,我在磨旁學(xué)著朝磨眼里添玉米粒,隨著李奶奶兩臂在磨桿上的一推一拉,磨槽里溢出燦若金砂的玉米粉。無論玉米脫粒還是磨粉,村里鄉(xiāng)親就是這么質(zhì)樸地待我?guī)臀,不圖半點回報,宛若田野的風(fēng),絲絲縷縷裹攜著莖葉的清香。
玉米粉用一口釉缸盛起來,炊具很簡單,就是一只燒柴的黃泥灶上架口鐵鍋,農(nóng)忙時,每日三餐就吃玉米糊。我不厭食玉米糊,從田里收工回來,燒點開水,拿玉米粉在鍋里一攪一拌端碗就能吃,快餐不誤出工。在插隊農(nóng)村四年的自炊里,練就了將玉米糊做得不稠不稀很勻和。而今,大量的玉米被用來榨油、加工成飼料或時尚零食。吃玉米糊已是圖新鮮了,聚攏陽光一般金燦的玉米糊,盛在瓷碗里逸著縷縷谷香,順著碗沿微咪一口,就著小碟咸菜,美味而愜意,我常常一邊喝著玉米糊,一邊想著在鄉(xiāng)村時的“青春歲月”,還有那里的人……
安徽銅陵 唐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