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二手車因不怕磕碰、刮損;貶值慢;不用交購車稅;可選擇范圍廣等優(yōu)點被不少消費者選擇。然而,部分企業(yè)在二手車銷售過程中信息不實,偷改里程,隱瞞事故等行為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
買二手車當心四類陷阱
據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日前發(fā)布的線上購買二手車調查報告顯示,6成消費者購買二手車時遇到貓膩。去年7月2日,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qū)順安鎮(zhèn)錢女士向當地消保委投訴,自己于6月上旬的時候,在順安某汽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購買了一輛用于其個人生活使用的汽車,而且是用自己的一輛舊車換購的。當時該公司承諾該二手車使用公里數為8萬公里,汽車經過戶后,錢女士發(fā)現(xiàn)該二手車實際已使用公里數為17萬公里。故要求該公司退車退款。而該汽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認為在交易過程中曾表示此車的使用公里數不一定準確,且該車在出售時低于市場價,如果退車需按照購車簽訂合同賠付車價10%即4500元的違約金。經順安市場監(jiān)管所工作人員調解,最終,錢女士同意向支付該汽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3000元的違約金,順安某汽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同意退車退款。
不可否認,二手車較為復雜,購買過程陷阱較多。在購買二手車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四類陷阱:
一是低價吸引眼球,虛假車源陷阱多。消費者在網上看到二手車車況和價格非常誘人,但提出看車時,商家卻以該車已出售為借口另行推薦其他車型,發(fā)布虛假車源信息誤導消費者。
二是口頭承諾不兌現(xiàn),合同條款來抗辯。有的經營者會口頭承諾“不賣泡水車、拼裝車或者維修更換過主要部件的事故車輛”,但并未在合同中約定,等消費者發(fā)現(xiàn)問題時,經營者就以諸多借口推脫。
三是車輛里程失真,車況不明。二手車里程表是否準確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應結合車輛外觀、重要部件、底盤、輪胎磨損等情況進行綜合判斷。
四是金融服務亂象多,收費項目和標準不清。有的黑中介會誘導消費者貸款購車,卻不說清貸款購車的各項成本和費用,待消費者簽訂購車合同并付款后,開始巧立名目、逐項收費,消費者實際承擔的費用遠高于正規(guī)機構的收費標準。
做好功課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購買二手車,需要提前做好功課。選擇正規(guī)經營的企業(yè),能夠規(guī)避很多風險。多渠道了解、比對使用年限相當、同配置、同車型二手車的價格差異,對價格、車況等基本信息做到心里有數。查詢汽車維修記錄的網站和APP種類較多,消費者可以查詢作為購車參考。
另外,要防范套路,不輕信商家宣傳。理性對待商家推出的優(yōu)惠促銷活動,對是否在裸車價格基礎上優(yōu)惠、是否必須辦理貸款等情況要了解清楚。重點了解車輛權屬是否清晰、來源是否合法以及修理、事故、行駛里程、報廢年限等情況。要特別注意,如果二手汽車使用年限不足3年或行駛里程不足6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營運車除外)的,經營者應向消費者提供不少于3個月或5000公里(以先到者為準)的質量保證,即汽車發(fā)動機系統(tǒng)、轉向系統(tǒng)、傳動系統(tǒng)、制動系統(tǒng)、懸掛系統(tǒng)等出現(xiàn)質量問題免費維修等。
購車合同時注意細看條款。2006年商務部制定并實施的《二手車交易規(guī)范》規(guī)定,銷售者應將《車輛信息表》作為銷售合同附件,包括“交通事故記錄次數/類別/程度”“重大維修記錄時間/部件”等內容。如果經營者承諾所售車輛無事故、無重大維修事項,應要求經營者在合同中明確約定。
還有不容忽視的一步是仔細驗車,“三看三驗”更放心?措S車文件是否齊全,驗證法定證明文件是否交付齊全,如《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輛行駛證》、有效的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標志、車輛保險單、繳納稅費憑證等;看重要部件狀態(tài),查驗有無拆動痕跡;看車輛外觀,驗明有無瑕疵。
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要隨時留存證據,確保后期有效維權。保管好購車發(fā)票、產品說明、購車合同、維修記錄、票據等書面證據以及有關聊天記錄,自身合法權益受損后要及時維權。
郭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