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zgstyb.cn)訊 張大奎,女,1970年8月出生,安徽省宿州市泗縣人,天生聾啞的張大奎,從不懼生活艱辛,在遭遇到疾病痛苦時不放棄生活,積極向上,為維持家庭生計也積極開創(chuàng)自己的小事業(y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孝老愛親美德。
在泗城鎮(zhèn)北關社區(qū)有一家叫福利開鎖店,門口停著一輛特殊的電動車,上面寫著開鎖請發(fā)信息,因為這是聾啞人經(jīng)營的開鎖店。與其他店鋪不同,經(jīng)營者是一對聾啞夫妻,店主名叫劉紹龍,老板娘叫張大奎。張大奎先天性聾啞,但疼愛她的家人并沒有放棄她,而是供她讀了6年的聾啞學校,到了婚嫁年齡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同是聾啞人的劉紹龍,丈夫在妻子張大奎的鼓勵下跟朋友學習開鎖、配鑰匙,為了鼓勵丈夫做好自己的小生意,維持這個特殊家庭的開支,勤勞的張大奎在操持一家老小生活,并利用閑余時間教會沒有文化的丈夫識字,為他用短信與客戶溝通提供了幫助。夫妻兩的小店鋪是過道改造的簡易臨時小攤位,但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攤點卻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為輔助丈夫經(jīng)營好自己的開鎖小生意,她相夫教子,孝敬婆婆,更為聾啞兒子的未來選擇背井離鄉(xiāng)到蚌埠陪讀求學。而張大奎靠著自己對丈夫的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這個家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力,深深的愛情,濃濃的親情是家庭粘合劑。
為了兒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她用僅有的積蓄讓兒子到辦學條件較好的蚌埠聾啞學校就讀,而她也做了四年的陪讀母親。家里兩個孩子讀書對于一般家庭都是很大的開支,更何況她們,為了生計她不顧別人異樣的眼光勇敢的找工作,蚌埠一家保溫瓶膽生產(chǎn)廠聘用了她,工作中她從不偷懶保質(zhì)保量的完成工作,善良愛笑的張大奎也深受同事的喜愛。生活就這樣平淡安然的過著,意外還是發(fā)生了,一天上班的路上下著雨,騎著電動車著急上班的張大奎在廠門口為躲避飛速開來的小車摔倒在地,這一摔摔斷了她的左腿韌帶。經(jīng)過幾次手術(shù)才成功保住左腿,她不僅經(jīng)歷了巨大的手術(shù)痛苦,高額的手術(shù)費用即將壓垮這個不平常的家。因為工作的企業(yè)沒有給其購買社保,所有的花費幾乎都是外借的,這無疑給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好在社區(qū)和殘聯(lián)扶貧政策的幫扶,讓這一家慢慢渡過了難關,慢慢地張大奎在家人照顧下,左腿逐漸恢復。
因為兒子兒媳都是聾啞人,為了與到店的顧客溝通方便些,張大奎的婆婆和他們一起生活,在婆婆的眼里,這個聾啞兒媳非常孝順。家庭雖不富裕、沒有像樣的家具家電,可勤快的張大奎每天都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條,讓工作一天的丈夫回到家就能吃上熱乎飯,讓遠在外地工作的一對兒女能夠安心。家里偶爾的改善伙食,做的好吃的她都會先為婆婆盛上一大碗,緊著婆婆先吃,張大奎從不舍得給自己添置新衣,但過年過節(jié)總會給婆婆買新衣,她跟婆婆相處的猶如母女,多年的相處,讓73歲的婆婆都學會了一些手語。張大奎更是丈夫的好助手,為了讓丈夫記住泗縣的小區(qū)名稱,自己用了幾天的時間慢慢的記下小區(qū)的名稱方便丈夫查找。
如今北關社區(qū)轄區(qū)范圍內(nèi)面臨著大面積拆遷,很多附近的居民都已經(jīng)搬走,劉紹龍的開鎖生意不如從前,生活又面臨著困難,為了貼補家用,張大奎也做起了自己的一份小生意,騎著電動三輪車賣炸串?恐约簩φùu料的摸索,慢慢的調(diào)制出了受大家喜愛的味道,可因為溝通的不便只經(jīng)營著烤腸和脆皮年糕兩樣,每天傍晚她都會推著自己的小車穿行于泗城的大街小巷,生活從不虧待努力的人,收入雖不多,但也足夠家庭的每日開支。
聾啞人的微笑總是那么真摯,“嘴角輕輕上揚,生活快樂起航”!張大奎是個愛笑的人,在她無聲的世界里笑容是她傳達給人和善的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在別人的眼里她的世界是不幸的,可她的世界又是幸運的,有疼愛自己的丈夫,有和睦相處的婆媳、弟媳、小姑子,還有聽話懂事的兒女。張大奎從沒有跟人描述過先天的不幸給其生活帶來的不便,也從未抱怨過生活的波折,她在紙上她寫道:“雖然我是一個聾啞人,但我不缺雙手,不缺愛,只要我和我的家人肯努力,我們會活的很好。”
張大奎世界沒有聲音,但通過自力更生,生活也同樣精彩。為了這個家,她會更努力,她始終堅信有扶貧好政策這個家會越過越好。(王諒 王娜 市場星報 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記者 禹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