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旅 > 正文

運漕古鎮(zhèn): 沉淀在漕運河上的千年繁華

2020-11-23 09:41:13 來源:《安徽畫報》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老街居民其樂融融

老街游客

運漕古鎮(zhèn)的“清明上河圖”

運漕古鎮(zhèn)磚雕

清晨的薄霧在寬闊的河面上升起,天主教堂高聳的城樓上,“咣當”“咣當”的鐘聲響徹漕河兩岸。鎮(zhèn)上48道間門早已開啟,蘇麻石鋪成的36條街和青石板鋪成的72道巷已是人來人往。散布在大街小巷的十幾家茶館已座無虛席,人聲鼎沸;鮑義興、馬義興、慶華樓、天成樓幾家大茶館的包廂雅座早被各商號的老板預訂一空。西倉鹽庫專用碼頭前停滿了來此批鹽的商船,朱氏糧行又來了一批坐著小火輪來采購大米的南京客商,羅益豐糧行正在為蕪湖米市發(fā)運20船訂購的大米,河面上的貨船綿延幾里路長。明清以后,中國社會商貿日漸繁榮,運漕古鎮(zhèn)迎來了歷史上的繁盛時期,被稱為“小蕪湖”,這是一幅屬于含山縣運漕古鎮(zhèn)的“運漕清明上河圖”。

昔日繁榮“小蕪湖”

運漕鎮(zhèn)坐落在含山縣最南端。裕溪河又稱“漕河”,銜巢湖,達長江,為八百里巢湖通江的黃金水道,古鎮(zhèn)運漕恰似鑲嵌在河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溪河、牛屯河將其環(huán)抱,水上運輸發(fā)達,又扼巢湖出江咽喉,因此,運漕自明代以來就是商貿集散地,為安徽省江北八大重鎮(zhèn)之一。

運漕在歷史上有過兩次繁華鼎盛時期。第一次是在明代,朱元璋直接欽定運漕為“十二圩鹽引岸”。所謂“鹽引”就是運銷食鹽的特許憑證。“鹽引岸”是朝廷指定的專線運銷鹽的口岸。運漕食鹽的專銷范圍不僅覆蓋了裕溪河流域 12 個圩口,一直延伸到肥西、肥東、舒城,為江北數(shù)十萬民眾食鹽集散地。早已壟斷“鹽引”的徽州鹽商們蜂擁而至運漕,古鎮(zhèn)由此迎來了第一次繁榮。

運漕第二次大繁榮是在清代晚期至民國初年,晚清軍政重臣李鴻章有許多重要親戚都在蕪湖經(jīng)商,其四弟李蘊章、五弟李鳳章幾乎全家都在蕪湖,李家將鎮(zhèn)江七浩口米市搬遷到蕪湖。蕪湖米市逐漸繁榮,鼎盛時期年交易量達1000萬擔,為清代四大米市之首。運漕由于緊臨蕪湖,又有水道相通,運漕的楊柳圩,無為的上下九連圩都是稻米主產(chǎn)區(qū),于是運漕自然成了蕪湖米市在江北的集散重埠,由此吸引了大批徽商再次涌入運漕經(jīng)營各種生意。

民國初年,中華銀行、交通銀行、中央銀行都在運漕設有辦事處或匯兌所。美商美孚石油公司開設了洋油棧。1912年蕪湖普安公司購買兩艘小火輪在運漕蕪湖間對開,后又增加直航南京的航班,運漕一時成了交通樞紐。1927年運漕商界募股集資籌建圓明電燈有限公司,用柴油內燃機發(fā)電供商賈和大戶人家照明。當時中國農村還在普遍使用香油燈,運漕在裕溪河流域開創(chuàng)了發(fā)電照明的先河。

運漕的商品經(jīng)濟十分發(fā)達,購銷兩旺,集市龐大,行業(yè)齊全,文化昌盛,歷經(jīng)明清兩次經(jīng)濟、文化大繁榮,運漕鎮(zhèn)占據(jù)江北重鎮(zhèn)的重要地位,徽商的作用功不可沒。

王侯將相,名人輩出

運漕鎮(zhèn)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商貿繁華之時,王侯將相、文人墨客、達官商賈聚集在此,他們因運漕而成就了人生長河中一段段精彩難忘的經(jīng)歷,運漕因他們而譜寫出滄海桑田里一篇篇可歌可泣的故事。

翻開明朝開國功臣錄,書上記載著一百零八位功臣,運漕黃墩人華高赫然在列。華高農民出身,生有勇智,不屑屈人下。元末,農民起義紛起,華高在家鄉(xiāng)聚集數(shù)百人,結寨組建水軍起義,而后他歸附朱元璋后取得無數(shù)戰(zhàn)功,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洪武元年 (1368),華高進封榮祿大夫。洪武三年,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封廣德侯,賜誥命鐵券,戎馬一生,死后葬于含山縣黃墩。

每年冬至這一天,抗日將軍張鏡遠的后代都會來到運漕古鎮(zhèn)悼念先祖。張鏡遠,1907年出生于含山縣運漕鎮(zhèn),又名張祖鑒。幼年在蕪湖市萃文中學讀書,畢業(yè)后投奔馮玉祥將軍,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他先后參加了著名的南京保衛(wèi)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前他奉命負責籌建鄂北武勝關、長江馬當要塞的防御工事。武漢淪陷后,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6軍新編23師第2旅少將旅長、代理師長,時年31歲。1938年11月,日軍分水陸兩路進攻湖南的北大門城陵磯,在日軍炮艦的轟炸下,城陵磯失守。張將軍深感失土有責,在岳陽附近之榮家灣舉槍自戕。張鏡遠在遺書中這樣寫道:“余此次參加抗戰(zhàn),夙愿已達,城陵磯失守,雖有種種原因,但勢已如此,不如自戕,尚重氣節(jié)……”表現(xiàn)了中國軍人不成功便成仁的英勇氣概。

值得一提的是,李鴻章在太平天國戰(zhàn)役中兵敗,躲在運漕古鎮(zhèn)的袁公館而免于一死,而后李鴻章提拔了袁家的二兒子袁世坦。袁世坦屢立戰(zhàn)功,成為民國中將。

百年美味,久負盛名

運漕早點是運漕這座水鄉(xiāng)古鎮(zhèn)獨具特色的美食,它配料精細,入口香、脆、鮮、美,男女老幼皆喜愛,食后難忘。一大早,來吃早茶的人絡繹不絕。“縣城里的老人周末沒事就坐城鎮(zhèn)班車過來吃個早點,買點土菜,逛逛再回家,周末過來都要排隊的。”含山縣文管局工作人員周宗保介紹說。“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運漕人的生活習慣同揚州很相似。”周宗保說,所謂“皮包水”就是吃早茶,“水包皮”則是泡澡,鎮(zhèn)上至今仍有六七家澡堂。

古鎮(zhèn)運漕有五福和、鮑義興、慶華樓、天成樓、聚仙樓等10多家老字號店鋪。同泰祥的玉帶糕、宏義泰的“大麥燒”、朱家烤鴨、王森和醬菜都赫赫有名。運漕早茶豐富,雞湯煮干絲、小籠包、炒面皮、燒賣、米粉方糕、糯米團、油炸粑粑、雞蛋鍋貼餃等讓人眼花繚亂,垂涎欲滴。“我們這還有從早上就開始喝酒的,一坐就是一天,你看到他們在哪家喝酒就知道哪家味道最好。”生活在老街已經(jīng)幾十年的李奶奶笑著說。

過去桌子的坐序很有講究,第一張茶桌是不給一般人坐的,專為鎮(zhèn)上知名人士和有頭面的人留的。顧客進門,跑堂的伙計笑臉相迎,熱情接待,領著顧客入座后倒水泡茶;镉媽刈鞂什璞冢斔怀鰤乜,迅速拎起水壺,水柱離茶杯約二尺高,茶杯水一滿,馬上將壺嘴降至茶杯口點兩下收壺,這叫“風凰三滴水”,然后介紹早點,忙過這一桌,又跑下一桌,迎來送往,忙得不亦樂乎。

古鎮(zhèn)運漕茶館與縣內其他集鎮(zhèn)不同,有點獨特,一天兩遍茶,分早茶和午茶。從早晨到中午,茶館門庭若市,其原因之一就是運漕的買賣交易、探親訪友、兒女開親,茶館是最為合適的地方。

記者 劉潤宇/文 張倩瑩/圖

分享到:

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