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地處坪上后山地區(qū),水田多,青蛙常見。老屋緊鄰水田而建,一到夏夜,便能聽見蛙聲。先是一只蛙在獨唱,“呱呱”“呱呱”,清晰,嘹亮,悅耳,動聽。緊接著,有了“咕咕”或“呱呱”的附和,那是其他蛙受了感染的結果。一傳十,十傳百,無數(shù)蛙聲匯聚在一起,就成了合唱。雖然不像“黃河大合唱”那般激烈,但也不乏亢奮;雖然不如合唱比賽那般有韻律與規(guī)則,但著實令人感動。當然,也不乏輪唱,蔚為壯觀。
父母勞動回家,本已疲憊不堪,可聽見蛙聲后,精神為之提振:蛙尚且懂得歌唱,尋找樂子,很在狀態(tài),何況我們是人呢!所以,父母抖擻抖擻精神,分工協(xié)作地做起了晚飯,以便盡快讓一家人飽腹,解決大問題。年幼的我和弟弟本來已饑腸轆轆,有些發(fā)慌,但見父母已在做飯,就知道“快了”“再等等就可吃飯了”,心里便得以慰安。當聽到水田里的蛙聲后,心里受到強烈震撼:如此歌唱,真是上蒼的饋贈,豈能不好好享受?于是,我們在屋里坐下來,耐心地傾聽蛙聲,就像在聽能夠打動人心的歌曲,就像在賞感人肺腑的樂章,就像在讀神秘而引人入勝的書,全然忘記了肚子里唱的“空城計”。
“還不夠親近!”不經(jīng)意間,弟弟發(fā)出了感嘆,盼望靠近蛙聲的情愫溢于言表。行啊,近些,再近些!我大力支持弟弟的倡議。我們就將板凳端到水田邊,靜下心來,仔細聆聽動人的蛙聲。剎那間,我們感到自己仿佛也變成了一只蛙,跟著獨唱、合唱或者輪唱,那是多美的事。《,蛙聲不斷,這方唱罷,那方登場,似乎是一場不會落幕的“音樂會”。為此,我們打心眼里佩服蛙們的默契之舉,敬意油然而生,以至于父母喊回去吃飯也不愿起身挪動腳步。
“蛙聲雖美,可不能當飯吃啊!”還是父親前來循循善誘,將我們“請”回了屋。不過,蛙聲依舊熱烈,正好成為優(yōu)美的旋律,伴隨著我們吃飯,那是何等的悠哉、樂哉。飽了,我們迫不及待地放下碗筷,出門到地壩上坐著,傾聽水田里發(fā)出的蛙聲。盡管有蚊蟲來襲,甚至叮咬得疼、癢,也絲毫動搖不了我們欣賞蛙聲的決心。況且,我們揮舞蒲扇,盡力驅(qū)趕蚊蟲,確保我們聽蛙聲的順利進行。父母收拾完家務后,也拿著蒲扇出來歇涼,給我們驅(qū)蚊后,當起了蛙聲的“聽眾”,只任倦怠消散,只任心情愉悅,只任精氣神高漲起來。
“你們長大后,就要像青蛙一樣,好好歌唱,好好生活!”父親趁機給我們上了一堂“人生勵志課”,從張飛講到岳飛,從鄰居成才的故事說到遠方親戚有所作為的例子,希望我們出人頭地的用心可謂良苦。我們聽聽、想想后,及時點點頭,對父親充滿了崇敬和感激。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不留神,就到了深夜。蛙聲還在繼續(xù),而我們的“呵欠”接二連三地打起來,睡意已然來臨!暗戒伾先ニ!”父母見狀,趕緊提醒。無奈,我們只得無精打采地回屋,上鋪后,枕著蛙聲進入夢鄉(xiāng)。因有一樣的蛙聲,一樣的歌唱,一樣的壯觀,夢怎能不分外香甜呢!
第二天早晨醒來,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蛙聲停止了,田野寧靜了。何故?父母道出原委:下半夜,蛙們似乎累了,便漸漸不唱了。原來如此。我們理解了蛙們,不過,期待著蛙聲的重新入夢。不出所料,夏夜又來臨,蛙聲又粉墨登場,我們一家人又當起忠實的“聽眾”,談笑風生、其樂融融后,只任蛙聲入夢來。
遺憾的是外出讀書、參加工作、成家立業(yè)后,我們就很少聽到老家夏夜水田里的蛙聲了,難免惆悵。好在,在城里住久了,就渴盼著到山上居住。心想事成后,終于聽到了久違的蛙聲。尤其是自家水池里的蛙聲,在夏夜一陣又一陣地響起,伴我們休閑,伴我們?nèi)朊吆筮M入夢鄉(xiāng),慰藉了我們思鄉(xiāng)的心靈。
□ 重慶 何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