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童書上“童鎖” 王恒/漫畫
伴隨國內兒童閱讀需求上升,少兒閱讀市場逐漸擴大。然而,部分粗制濫造、內容失格的童書流入市場,容易對少年兒童產生不良影響。比如兒童繪本《小熊過生日》,該繪本中,許多朋友參加小熊的生日會,吃蛋糕時卻有一位朋友不見了,餐桌上則多了只烤雞。故事暗示朋友“上”了餐桌。網友紛紛表示,這樣的內容難以理喻,這樣的奇葩童書令人難以接受。(6月14日澎湃新聞)
童書面向的是沒有“免疫力”的兒童,他們缺乏是非觀念,沒有閱讀辨別力,內容更應該謹慎斟酌。因此,那些粗制濫造、內容失格、暗含暴力、少兒不宜的奇葩童書,潛移默化地“毒害”孩子,必須得到治理。
兒童文學作家稀缺,僅是童書亂象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奇葩童書的背后,是一些出版商追求利潤的畸形觀念。他們不顧童書的益智、育人功能,將童書粗制濫造,或蹭熱點、亂改名著,盲目追求童趣和奇葩效應,把童書引入一個亂象叢生的境地。
童書應當是培養(yǎng)孩子高尚道德、正確觀念的工具,能促進他們心智發(fā)展,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所以,童書應當思想性和藝術性兼?zhèn)。可是,一些童書的出版社往往只看重利益,只知道嘩眾取寵,忽略童書的導向價值,導致了兒童讀物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層出不窮。童書沒有自帶凈化功能,它的亂象必須在外界強制監(jiān)管下,才能得到治理。
游戲有童鎖設置,電視有童鎖設置,汽車有童鎖設置,為了防范童書對孩子潛移默化的“毒害”,我們也應為童書設置“童鎖”。那么,該怎樣設置“童鎖”呢?一些教育專家給出了建議,比如童書出版行業(yè)應當設立圖書審查委員會,由教育專家進行價值觀念和教育意義的審查。如果審查過程認真負責,這就如同有了一把“童鎖”,一張合格證,家長可以放心購買,孩子可以放心閱讀。
懵懂的孩子也需要有閱讀的快樂,也需要吸取知識的甘露,如果童書含有毒素,或將誤導孩子,乃至影響孩子的心理。我們有必要為童書上一把童鎖,設置一道安全屏障,希望童書審查能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