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合輕家園,當(dāng)一名塞爾維亞人夜晚將做好的家鄉(xiāng)美食送到值守人員的手中時,因為語言不通,只有簡單的兩句對話:“謝謝!”“不客氣”。最近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內(nèi),很多個晚上,值守人員都能收到來自塞爾維亞的特色夜宵。
“我在附近的一家英語學(xué)校教孩子,我兒子去年也來到安大學(xué)中文,我們都非常喜歡中國。”Goran Marinovic來自塞爾維亞,在合肥生活兩年,中文只會非常簡單的幾個詞,他有個中文名叫果然。
因為疫情來襲,果然和兒子一直在合肥生活,不工作的時候,他喜歡做一些家鄉(xiāng)美食。
果然住在合輕家園的一樓,透過廚房的玻璃就可以看到小區(qū)大門口的值守人員,“他們特別負(fù)責(zé)任,非常辛苦,我想為他們做一些事。”
一個多月前,果然在做飯的過程中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抽空為他們做一些來自塞爾維亞的傳統(tǒng)美食。從那時起,只要果然做飯,他都想著多做一點,給小區(qū)門口的值守人員送去。
湯、煎餅、各種傳統(tǒng)美食、雞翅……果然記得,第一次把吃的東西端到值守人員的面前時,他只做了一個吃的手勢。“謝謝”“不客氣”,簡單的兩句對話,果然就回家了。
“其實我們都不會英語,他的中文也不太好,平時交流得不多,他大多在晚上送來。”一位值守人員說,能吃上塞爾維亞味道的夜宵,自己很幸福。
劉泉 劉亞萍 記者 沈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