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將于4月1日起施行。新規(guī)明確,乘客不得在地鐵警鳴鈴響時強行上下車,不得攜帶有嚴重異味、刺激性氣味的物品進站乘車,不得在列車內(nèi)進食(嬰兒、病人除外),不得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等。(3月30日中國網(wǎng))
“地鐵陋習”不僅有損文明形象,破壞地鐵乘車環(huán)境,而且極易影響地鐵運行安全?梢哉f,治理“地鐵陋習”已是勢在必行。
眾所周知,地鐵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交通運輸工具,屬于一種軌道交通。由于其空間狹小,加之人多、嘈雜、擁擠,因而對乘客乘車的要求相對較高,限制也相對較多。加之,地鐵車廂是一個公共場所,這就需要每一位乘客在乘坐地鐵時,要時刻記得把“文明”一同帶上,讓“文明乘坐地鐵”成為一種素養(yǎng),并使之成為城市文明的一個窗口。
就拿“不得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來說吧!在地鐵車廂里大聲接聽手機、大聲播放音樂、大聲播放視頻……等等不文明行為,這不僅是一種嚴重的“噪聲污染”,而且也是對其他乘客的一種不尊重。
因此,筆者以為,要治理類似的各種“地鐵陋習”,不妨采取“兩手抓”。一方面,需提升廣大乘客的“文明自律意識”。通過正能量的傳播和宣傳,讓文明自律意識根植于每一位乘客的心中,自覺做到“不強行上下車”“不在列車內(nèi)進食”“不外放聲音”“不大聲喧嘩”,從而讓“文明乘坐地鐵”成為每一位乘客的一種自覺行為。另一方面,需提醒和處罰并用。對肆意在地鐵車廂里進食、大聲喧嘩、大聲接聽手機、大聲播放音樂和視頻等不文明行為,地鐵車廂管理人員需給予“溫馨提醒”,而對于那些“屢勸不改”的乘客不妨采取列入“黑名單”的處罰機制,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倒逼其遵規(guī)守法,切實履行公共場所文明公約。
筆者相信,只要“文明”和“處罰”兩手抓,就一定能讓少數(shù)乘客遠離“地鐵陋習”,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安全、舒適、文明的地鐵乘車環(huán)境。
廖衛(wèi)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