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的一項重要議程,是首次審議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會議期間,圍繞草案首次增設的“網絡保護”專章,與會人員就如何通過法律手段做好未成年人上網保護工作建言獻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劉修文建議,進一步增強修訂草案第65條的可操作性、可執(zhí)行性,建立起嚴格的網絡游戲分級制。(10月29日《科技日報》)
近年來,我國網絡游戲產業(yè)迅猛發(fā)展,2018年全國網絡游戲業(yè)務收入高達2144.4億元,同比增長5.3% 。巨大的市場需求,讓一些商家置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線于不顧,將一些有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低俗游戲不予以任何分級就直接讓其接觸,以致網絡游戲成為毒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一大“殺手”。
為避免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毒害,2017年底,中宣部等八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嚴格規(guī)范網絡游戲市場管理的意見》,對網絡游戲違法違規(guī)行為和不良內容進行集中整治。雖然專項整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但由于分級制沒能成為法定義務,不少商家在沒有法律的約束下,往往揣著明白裝糊涂,為利益的盆滿缽滿,肆意以不良網絡游戲吸引未成年人而賺昧心錢,致使未成年人沉迷于不良網絡游戲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觀。
“法者,治之端也。”面對不良網絡游戲毒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嚴峻現實,立法強制推行網絡游戲分級制,也就勢在必行。對此,要加快立法步伐,依法對網絡游戲進行強制分級,并對違法經營的商家詳細規(guī)定有關停業(yè)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yè)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高額罰款等具體的嚴厲處罰措施。如此,才能以法律的“鋼牙利齒”威懾,倒逼經營網絡游戲的商家主動提升自律意識,把嚴格執(zhí)行分級制作為基本法定義務,在源頭上為未成年人織密網絡游戲的健康“保護傘”。
張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