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網(wǎng)訊:9月22日,安徽大學發(fā)布新書《安徽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一)》,公布了簡本《詩經》的初步整理研究成果。安徽大學戰(zhàn)國楚簡《詩經》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抄寫時代最早、存詩數(shù)量最多的古本,同時也是未經后代改動過的較原始本子,與以往所見的本子既有諸多不同,也有較多契合。
據(jù)悉,2015年1月,安徽大學搶救入藏了一批珍貴戰(zhàn)國竹簡,被稱之為“安大簡”。學界認為,它的問世,是出土先秦珍稀文獻的又一次重大發(fā)現(xiàn),堪稱“國之瑰寶”。 安大簡《詩經》共有編號117個,存簡93支,竹簡保存良好,字跡秀美。完簡長約48.5厘米,寬0.6厘米,三道編繩,每一支簡最少書寫27字,最多的達35字。竹簡背后有刮痕,簡首尾留白。尤為重要的是,散亂的竹簡自身帶編號,免去了編聯(lián)之繁瑣。
安大簡《詩經》存詩58篇,內容屬《國風》,見于今本毛詩《周南》《召南》《秦風》《侯風》《鄘風》《魏風》。有意思的是,《侯風》六篇屬今本《魏風》,《魏風》中的大部分詩又在今本《唐風》中。
安大簡《詩經》最有價值的莫過于其豐富的異文材料。比如:今本《詩經·鄘風》中有一篇叫《墻有茨》過去講“中冓之言,不可道也”,關于“中冓”的意思,學者聚訟不一。安大簡記錄此詞的文字形式也見于甲骨文,學界考釋此詞表示夜晚之義。釋作“夜晚”于詩意甚為允洽。
今本《詩經》第一篇《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幾乎是家喻戶曉。關于“窈窕”的意思,學者意見不一。安大簡作“要翟”,實際上是“腰嬥”,“腰嬥淑女”,就是身材勻稱美好的女子。
安大校長匡光力介紹,“安大簡”入藏以來,為了確保冷門不冷、絕學不絕,學校采取了一系列有力舉措推進其保護、整理和研究工作。 (星級記者 汪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