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
蚌埠市
安慶市
六安市
寧國市
五河縣
今年6月7日,是農歷五月初五,又到一年端午時,安徽全省多地舉辦了各具特色的龍舟比賽,用傳統(tǒng)方式迎接端午節(jié)。
賽龍舟運動是一項極具民俗色彩的競技運動項目,也是中國民俗傳統(tǒng)與運動精神的完美結合。通過舉辦高水平的龍舟賽事,加強交流學習,提升我省龍舟項目的競技水平,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計劃,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帶動我省體育產業(yè)、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合肥市
6月2日,由中國龍舟運動協(xié)會青少年發(fā)展委員會指導,合肥市體育局和蜀山區(qū)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合肥·長三角城市龍舟聯(lián)誼賽暨2019年合肥市端午龍舟賽在天鵝湖畔市民廣場舉行。來自上海、南京、杭州、蘇州、溫州和合肥市13個縣(市)區(qū)、開發(fā)區(qū)及社會各界組成的33支隊伍,共千余名運動員在天鵝湖斬浪劈波,一展身手,為沿岸觀賽的萬名市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水上大戰(zhàn)。
作為合肥市體育局傾力打造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該市每年舉辦端午龍舟賽,進而形成端午龍舟、豐收節(jié)農耕、重陽登高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系列活動,實現文化傳承與全民健身深度融合。
蚌埠市
6月2日,2019中國·蚌埠“一帶一路”國際龍舟邀請賽暨第二屆中國·蚌埠全國大學生龍舟公開賽在龍子湖體育公園水上運動中心開賽。來自國內外的16支龍舟隊在龍子湖上參與角逐。
自2014年開始,蚌埠市已成功舉辦了五屆龍舟賽。本次比賽項目和往年一樣,為10人槳直道競速,賽程為直道500米單程。一共有16支隊伍參加本次大賽,其中蚌埠市本土龍舟隊8支隊伍,國際隊伍4支,省外社會隊伍邀請1支,省外大學生龍舟隊邀請1支,省內大學生代表隊邀請2支。
相比往屆比賽,本屆龍舟賽的國際氛圍更濃,賽事邀請了歐美4支龍舟隊伍參加比賽,這也是蚌埠市舉辦龍舟賽的歷史上第一次有歐美龍舟隊參賽。經過激烈角逐,武漢體育學院龍舟隊獲得冠軍。
安慶市
激情龍舟,奮進宜秀。6月1日,安徽省龍舟公開賽系列賽暨2019·宜秀第三屆龍舟文化節(jié)龍舟賽在安慶市水上運動中心激情開槳。來自宜秀區(qū)的64支龍舟隊進行了預賽,在風景如畫的石塘湖上演了一場群龍競渡、百舸爭流的精彩場面,吸引了上萬名觀眾駐足觀看,贏得觀眾喝彩聲不斷。據了解,端午節(jié)賽龍舟是宜秀區(qū)一項具有濃烈傳統(tǒng)民俗文化色彩的活動,白澤湖賽龍舟更是歷史悠久,遠近聞名,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前兩年成功舉辦的兩屆宜秀龍舟文化節(jié)贏得了廣大市民的好評,引發(fā)了中央、省、市各級媒體的廣泛關注。今年,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龍舟文化傳統(tǒng),推進區(qū)域經濟、文化、旅游發(fā)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6月1日~7日,為期7天,主題為“激情龍舟 奮進宜秀”的安徽省龍舟公開賽系列賽暨2019·宜秀第三屆龍舟文化節(jié)繼續(xù)舉辦。
六安市
5月31日,六安市城區(qū)月亮島水域,參加迎端午龍舟競賽的各代表隊劈波斬浪、角逐激烈。鼓聲鏗鏘震淠河,龍舟競渡戰(zhàn)猶酣。當日,六安市第八屆龍舟賽在老淠河畔城區(qū)月亮島水域揮槳開賽,來自全市的17支龍舟隊伍在直道競速200米和直道競速500米兩個項目上進行角逐,經過半天的奮力拼搏,金安區(qū)代表隊獲一等獎。
據了解,本屆龍舟賽以“全民健身、共享健康、快樂龍舟、綠色生活”為主題,通過活動讓廣大市民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魅力,享受參與全民健身運動帶來的快樂。
寧國市
5月28日,2019年安徽省龍舟公開賽系列賽之寧國市第五屆端午龍舟邀請賽在寧國市秀美的西津河畔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安徽師范大學、合肥工業(yè)大學等20支隊伍共500多名健兒參加角逐。
自2015年以來,寧國已成功承辦了5屆安徽省龍舟公開賽地方賽,群眾參與面、社會關注度、賽事影響力逐年提升,龍舟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節(jié)慶活動和增光添彩的城市名片。最終住建局神風龍舟隊、寧墩尖峰龍舟隊、寧國泳協(xié)鑫恒陽龍舟隊分別獲得比賽的一、二、三等獎。
五河縣
5月26日,五河縣第五屆龍舟賽正賽在雨中開賽,隨著發(fā)令槍一聲鳴響,24支龍舟隊伍近600名參賽運動員在漴河揮槳,選手們奮力劃槳競渡龍舟的場景,點燃漴河兩岸灼熱的眼球,全場頓時沸騰起來。
今年龍舟賽期間,主辦方將五河特色的民俗文化、民俗表演穿插在比賽中間,在水面上進行流動表演讓水鄉(xiāng)百姓贊不絕口,雖然天降大雨,但是整個活動現場吸引了近4萬人沿河觀看。經過一天的角逐,黃山市代表隊、五河沱湖二隊代表隊和安慶師范大學代表隊脫穎而出,分獲第一、二、三名。
自2013年以來,五河縣已經連續(xù)舉辦5場大型龍舟賽,五河龍舟賽已經發(fā)展成為集競技、娛樂和民俗表演于一體的大型文化活動,五屆比賽觀賽人次超過20萬。
記者 江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