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您的位置: 首頁 > 地市 > 蚌埠 > 正文

扶貧小草帽 走向大世界

2018-11-29 16:00:49 來源:   編輯:趙汗青   

 

[page]楊廟鄉(xiāng)就業(yè)扶貧驛站生產的草帽,戴到十多個國家人頭上[/page]

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訊 (zgstyb.cn)  一頂頂草帽,看似不起眼,但在蚌埠市固鎮(zhèn)縣楊廟鄉(xiāng)可是一個大產業(yè)。楊廟鄉(xiāng)就業(yè)扶貧驛站位于該鄉(xiāng)松南村一家遠近聞名的草帽加工廠內,這個就業(yè)扶貧驛站生產的草帽不但行銷全國,而且出口十多個國家,年銷售額達500萬元,在壯大當地集體經濟的同時,還帶動了二十多名貧困戶和殘疾人就業(yè)。

11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楊廟鄉(xiāng)就業(yè)扶貧驛站。一進廠房,就看到工人們都在忙著手上的活計,只見他們在縫紉機前雙手翻飛,不一會兒工夫,一根根草繩就變成了一頂頂草帽。

“我們不止生產草帽,還包括布帽和編織帶等產品,使用的原料是天然植物纖維、紙品和棉麻編織品,既經濟又環(huán)保。” 驛站負責人王杰對記者說,由于草帽生產技術門檻低,從業(yè)人員多是留守在家的婦女、貧困戶和殘疾人,管理上則采取計件取酬、上班不定時的模式,“家里沒事就來上班,有事就忙自己的,隨來隨走。”據了解,就業(yè)扶貧驛站現提供45個工作崗位,目前在崗人員中,貧困人口14人,殘疾人13人。

“這里離家近,活不重,上手快,我一天大約能做150頂帽子,一個月能有2500塊的收入,家庭生產兩不誤,不比在外打工差。”縫紉機工崔普娟是松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長期患病,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家里僅靠種地為生,生活十分困難。后經村委會介紹,她來到扶貧驛站從事草帽加工,第二年就實現了脫貧。“從來沒想著在家門口上班,我家能順利脫貧真的要感謝廠長和國家扶貧的好政策!”

“我自己也是個殘疾人,最能體會貧困戶和殘疾人生活的困難。”提到工廠聘請的貧困戶和殘疾人,王杰深有感觸地說,正是自己有切身的體會,他才愿意向這些弱勢群體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戰(zhàn)勝困難,樹立信心,“我想讓他們知道只要自己肯干,生活中的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王杰的這種想法,和楊廟鄉(xiāng)黨委、政府的想法不謀而合:今年上半年,王杰原先的草帽加工廠在鄉(xiāng)扶貧辦的支持下,被打造成該鄉(xiāng)的就業(yè)扶貧驛站,不但建起了扶貧車間,而且還在辦公樓的二樓設立了就業(yè)服務中心和農村電商網絡平臺,為當地群眾尤其是貧困人口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產業(yè)扶貧是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戶脫貧的重要途徑,我們希望通過就業(yè)扶貧驛站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逐步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楊廟鄉(xiāng)副鄉(xiāng)長王拓說,未來他們會鼓勵更多企業(yè),參與到脫貧攻堅的事業(yè)中來,為當地貧困群眾鋪就一條擺脫貧困的產業(yè)發(fā)展道路。   (江海 王旭東)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