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官方網(wǎng)站
全國數(shù)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
zgstyb.cn
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把愛國主義種子深植青少年心田

2025-03-19 15:51:54 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編輯:孫曉帆   

【專家觀點】

愛國情,系家國。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青少年承載著國家的未來與希望,將愛國主義的種子精心播撒在他們心間,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要求。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留下的寶貴財富,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借助紅色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能夠幫助青少年深刻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紅色資源具有強大感染力和說服力,通過組織青少年參觀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館、觀看歷史紀錄片、參與紅色研學活動等,能夠打破時空界限,讓青少年直觀地感受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同時,紅色資源中蘊含的理想信念以及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等精神,能讓青少年在觸摸歷史過程中,真切地體會中國共產(chǎn)黨人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精神譜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在歷史回響中感悟初心,銘記使命。

新時代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有力例證。結合新時代偉大成就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能夠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例如,脫貧攻堅戰(zhàn)的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的重大突破等,都彰顯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yōu)勢。通過講述偉大成就背后的“中國故事”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通過用可感可知的身邊變化展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可以幫助青少年在現(xiàn)實圖景中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新時代偉大成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將愛國主義教育與新時代偉大成就相結合,既能激勵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為國家的未來發(fā)展貢獻力量,又能讓教育內容更加貼近青少年的生活,增強教育的感染力。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先進典型人物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引領者,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力示范。先進典型人物包括革命先烈、時代楷模、優(yōu)秀科學家等,他們的事跡展現(xiàn)了愛國主義的深刻內涵,例如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通過學習先進典型人物的事跡,青少年可以深刻理解愛國主義的精神實質,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同時,先進典型人物的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通過宣傳先進典型人物的事跡,可以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先進典型人物的宣傳相結合,可以讓教育內容更加生動具體,深入人心。

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要注重內容,還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注重實踐育人,這不僅是培養(yǎng)青少年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也是讓他們將愛國情懷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有效途徑。通過組織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社會調查、公益活動等,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國家的變化和發(fā)展,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注重科技賦能,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xiàn)實(VR)技術重現(xiàn)歷史場景,通過短視頻、動漫等形式傳播愛國主義精神,讓教育更加生動有趣,更具時代感和吸引力。注重家校社協(xié)同。愛國主義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參與。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課堂,家長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要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社會要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通過家校社協(xié)同,可以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強大合力,提升教育的實效性。

愛國,是鐫刻在中華民族血脈里的深沉情愫,是聯(lián)結每一個中華兒女與家國的精神紐帶。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愛國主義教育非一日之功,讓愛國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fā)芽,需以紅色資源為根、時代成就為翼、先進典型為燈、創(chuàng)新方法為徑。唯有如此,方能培育出心懷“國之大者”、肩扛“復興之責”的新時代青少年,讓他們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書寫無愧于時代的華章。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把愛國主義種子深植青少年心田。

作者:耿坤麗、張彥臺(分別系河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河北省醫(yī)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研究員,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光明日報》(2025年03月19日05版)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