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官方網站
全國數(shù)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
zgstyb.cn
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光明論壇·溫故】愛子,教之以義方

2025-03-19 15:49:5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編輯:孫曉帆   

【光明論壇·溫故】

近期,《求是》雜志發(fā)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文中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說的“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愛子,教之以義方”,這個典故出自《左傳·隱公三年》,后被清代吳楚材、吳調侯以《石碏諫寵州吁》為題,編入《古文觀止》,其中闡述的家庭教育啟示和教訓引人深思。這篇文章講的是春秋時期,衛(wèi)莊公溺愛寵姬生的公子州吁,使得州吁性情驕橫,行為放蕩不羈。衛(wèi)國大夫石碏就勸諫莊公說:“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這句文言文翻譯過來就是,我聽說一個人愛自己的兒子,一定要以正確的禮法來教導約束他,這樣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驕傲、奢侈、淫蕩、逸樂,就是走向邪路的開端。這四個方面的產生,都是寵愛和賞賜太過的緣故。但莊公不聽石碏的勸諫,繼續(xù)放縱州吁。魯隱公四年,州吁殺兄桓公篡位,但終因州吁壞德敗行受人唾棄,后被石碏派人所殺。這就是家庭教育中違背“教子以義方”所引發(fā)的歷史悲劇,也給后世留下深沉的倫理反思。

寵愛過分,就容易讓人變得驕奢淫逸,所以愛是一種約束,而不是縱容,這就是衛(wèi)莊公教子不嚴的悲劇帶來的啟示。教導子女一定要有“義方”,“義”就是正當?shù)�,合情、合理、合法的正道,用這些正道來教育子孫。“教子以義方”構筑了傳統(tǒng)社會家庭教育的價值坐標和核心框架。傳統(tǒng)社會重視家教家風的作用,家教“第一要緊事”就是教子。《周易·家人卦》中“正家而天下定”的論斷,揭示了家庭倫理與社會秩序的內在關聯(lián)�?鬃�“內圣外王”之道及“不學禮,無以立”的訓誡,將個體與家國天下密切聯(lián)系起來,把禮儀規(guī)范與人格塑造緊密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教化體系�!抖Y記·大學》言“治國必先齊家”“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還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進階路徑,更到張載“民胞物與”的宇宙情懷,家庭教育始終承載著培養(yǎng)社會合格成員的重任。這種教育理念將個體成長與社會責任有機統(tǒng)一,形成了“家事國事天下事”的貫通思維。

“教子以義方”彰顯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家庭教育中道義至上的內核和精神氣度。“教子以義方”強調父母有責任通過正確的道德觀念引導子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仁愛、正直、誠信、寬厚等品德。從《周易》“蒙以養(yǎng)正”的啟蒙思想,到《論語》中“君子義以為質”的教誨,再到《顏氏家訓》“教子嬰孩”的早教理念,傳統(tǒng)家庭教育始終強調以德為先、以義為本。何為“義”,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強調“義者,心之制,事之宜也”,強調“義”作為道德判斷標準的內在規(guī)定性。朱熹《家禮》將“義”的培育貫穿于日常生活禮儀之中,通過具體行為規(guī)范來塑造道德人格。“周公誡子說謙德”“鄭母勉子從大義”“鄭板橋教子守禮恤貧”說的都是“教子以義方”的生動實踐,“孟母三遷”“曾子殺豬”“岳母刺字”等傳頌古今的歷史故事深刻昭示世人,家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價值觀的培育。

“教子以義方”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中獨特的教育智慧,體現(xiàn)了剛柔相濟的育人藝術。在家庭教育中,注重不同的教育路徑,如孔子所言,“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詩教”立足情感與語言,喚醒道德自覺,“禮教”規(guī)范言談舉止,塑造社會角色,“樂教”調節(jié)性情,升華精神境界。中國傳統(tǒng)家教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愛子”不僅僅有“父慈子孝”的溫情脈脈,更有“教令嚴肅”的規(guī)范約束,既強調父母的言傳身教,又重視子女的修身自律。中國傳統(tǒng)家教還善用生活化的教育場景,既有“灑掃應對”的日常勞作培養(yǎng)責任意識,又有“晨昏定省”的禮儀實踐培育感恩之心,還有“耕讀傳家”的生活方式實現(xiàn)知行合一。

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家教的創(chuàng)造性結合,不僅關涉?zhèn)€體人生境界的豐滿,關乎每個家庭的幸福,更是維系文化傳承、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課題。在價值理念日益多元的今天,我們需要將“教子以義方”的理念置于現(xiàn)代教育語境中重新詮釋,賦予“義”新的時代內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涵育,將其轉化為現(xiàn)代公民的責任倫理。在家庭倫理關系的建構和協(xié)調中,在保持人倫溫情的同時注入平等、尊重的現(xiàn)代元素,吸收傳統(tǒng)“詩禮傳家”育人方式,培育出富有時代特色的家庭文化,從而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的形式與內容,提高子女的社會實踐能力。

作者:沈永福(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光明日報》(2025年03月19日02版)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