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距離米娜瓦爾·艾力的家鄉(xiāng),有五千多公里。
18年前,米娜瓦爾第一次從沙漠邊的小城來到這里。蔚藍的大海沒有治愈心底的鄉(xiāng)愁,她哭了:“怎么會離家這么遠,比想象的還要遠。”“算了,還是回家吧。”
老師、同學的關愛,如同一束微光,讓“打退堂鼓”的新疆姑娘有了力量。后來,她不僅留下來了,還逐漸成長為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輔導員——用自己的力量,點亮更多孩子的夢想。
米娜瓦爾·艾力(前排中)與學生走在校園里。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做學生的“擺渡人”
11月1日上午,寧波市暴雨如注,寧職院“米娜工作室”里,米娜瓦爾正專注修改一份演講稿,耳畔響起一個聲音:“老師您好,請問學生事務中心怎么走……”那聲音很小,幾乎被窗外的雨聲蓋住。
米娜瓦爾抬頭,門口站著一名女生,滿臉羞怯。工作室在一層,常有新生來問路。米娜瓦爾面含微笑,耐心指路,仿佛看到曾經(jīng)的自己。
1986年,米娜瓦爾出生于喀什地區(qū)岳普湖縣一個雙職工家庭。米娜瓦爾的母親茹仙姑·阿布來孜說,她和愛人很支持孩子的學業(yè),希望孩子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甚至,高考結束后,當米娜瓦爾還在為是否填報疆外的大學而猶豫時,母親堅定地握著她的手,“無論你去哪,媽媽都支持你。”
2006年9月,米娜瓦爾和幾名同學一起,到寧波大學報到;疖囖D汽車,抵達寧波時已是午夜,學校怎么走,她一臉迷茫。細雨綿綿,車站附近,只有一家小賣部亮著燈。疲憊夾雜著恐懼,她給輔導員打電話,出乎意料,一打就通:“同學別急,就在原地等著,我現(xiàn)在就來接你們。”
這一次深夜的“擺渡”,讓她下定決心,今后也要做學生的“擺渡人”。
剛入學時,班主任一大早送來熱騰騰的豆?jié){、油條;天氣轉涼時,計算機老師送來兩件毛衣……老師的關愛,讓米娜瓦爾心里暖暖的,她愛上了這座校園,迷戀著這座有愛的城市。
2011年,米娜瓦爾應聘上寧職院輔導員的崗位。她把每個學生的宿舍樓、家庭情況、專業(yè)、愛好都記錄成冊,陪他們學習、打球、逛展館,帶領他們參加文藝演出、做公益活動……作息圍著學生轉、24小時接聽電話。
不知不覺,米娜瓦爾成了學生們愿意信賴,能夠暢所欲言、分享心事的“娜姐”。
艾柯代·卡斯木家在烏魯木齊市,今年上大二。剛到寧波時很不適應那里的氣候和飲食,常躲在被子里哭。“娜姐經(jīng)常邀請我們到她家,給我們做大盤雞、抓飯、烤肉。吃到那一口抓飯,一瞬間,就像回到家里。”艾柯代臉上寫滿幸福。
米娜瓦爾總結出分層、分類、分時段服務管理的“米娜工作法”,建立了新生入學、學習生活、社會實踐、畢業(yè)返鄉(xiāng)、思源反哺等全過程輔導機制。她還牽頭成立“米娜工作室”,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精講》課程,讓思政課變得生動有趣。
成立于2017年的“米娜工作室”,通過培育“一支活力團支部”、組建“一支公益服務團隊”、創(chuàng)建“一個云端微課堂”等“六個一”工程,為學生提供一個發(fā)揮才能、成長鍛煉的平臺。米娜瓦爾帶著學生開展各類校園文化、社會實習實踐活動。
“寧波溫暖著我,我也想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學生們更好更快融入寧波,在這里收獲成長。”米娜瓦爾說。
培育更多“石榴籽”
“我的這些學生,就是一顆一顆晶瑩剔透的石榴籽”“他們有的留在浙江,有的回到家鄉(xiāng),為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維護民族團結貢獻著力量。”11月4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米娜瓦爾登上講臺,分享校園中各民族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做公益、一起成長的故事。
不久前,米娜瓦爾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從北京回甬后,她馬不停蹄,在不同城市、學校、社區(qū)宣講。
“娜姐總是這樣,只要有機會就夸學生。”觀眾席上,穆太力普·麥吐迪一邊鼓掌一邊說。21歲的他,是米娜瓦爾的學生,今年6月畢業(yè),現(xiàn)在是“米娜工作室”專職助理。
穆太力普覺得,大學三年,在老師的“夸”聲中,他像換了一個人。“我家在和田農(nóng)村,上大學前,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喀什市。剛來寧波時,普通話很差,買東西都不好意思開口。”
性格內(nèi)向的穆太力普更自卑了,還帶著迷茫。米娜瓦爾鼓勵他,能考上大學說明學習能力很強,還帶他聽“米娜工作室”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團的課程,一個字一個字教他發(fā)音。
“娜姐不斷給我機會,讓我承擔任務,3年下來,我成長了很多。”穆太力普說,他的普通話水平已經(jīng)達到二級乙等,成了“米娜工作室”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團主力講師,每周至少3次到浙江省多地,義務教新疆來的務工人員說普通話。
“米娜工作室”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團,是米娜瓦爾帶領大學生們成立的一支公益服務團隊,任務是赴新疆籍務工人員較為集中的企業(yè)、社區(qū)等開展普通話培訓、技能培訓等。目前,已幫助近千名務工人員在東部沿海城市穩(wěn)定就業(yè)。
寧職院學工部部長陳之順說,學校建立“校地共建”協(xié)同機制,目的就是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fā)展,F(xiàn)在,“米娜工作室”的作用已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它更像是一座橋,一座溝通之橋、交流之橋、友誼之橋。
余丹丹,一個來自云南的壯族女孩,寧職院商務英語專業(yè)大三學生。上大一時,余丹丹加入“幸福石榴籽”宣講隊,跟著米娜瓦爾在浙江省內(nèi)各地宣傳民族團結。寒暑假時,她則回到家鄉(xiāng),給父老鄉(xiāng)親講述在外學習的所感所得,也講述在寧波,各族兄弟姐妹是如何團結奮斗的。
10年來,宣講隊走進浙江、新疆、甘肅、寧夏等多個省(區(qū)、市)的49個縣(區(qū)、市),開展宣講活動670余場,輻射人數(shù)超過8萬人次。
米娜瓦爾至今仍記得,多年前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宣講,當時,她指著遠處的大山問大家:“山的那邊是什么?”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回答:“山的那邊還是山。”她告訴孩子,山那邊有一片廣闊的天地。
今年8月,米娜瓦爾接到這個女孩的電話——她已考上浙江的大學,實現(xiàn)了當初的夢想,她也想加入宣講隊,成為一顆“石榴籽”。
米娜瓦爾說,這便是十年堅守的意義。
為青春描繪奮斗底色
11月14日下午,烏魯木齊飄著小雪,位于延安路上的一棟寫字樓里,迪力木拉提·艾尼正帶著團隊直播賣貨,網(wǎng)友們留言、咨詢、下單,線上線下一派熱火朝天。
已是電商達人的迪力木拉提如今自信滿滿。幾年前,他還不是這樣。在寧職院上學時,因為家中困難,米娜瓦爾幫他申請了勤工儉學崗位。畢業(yè)后,迪力木拉提回烏魯木齊創(chuàng)業(yè),代理化妝品和衛(wèi)生用品,后來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品牌,近兩年公司的年銷售額達1000多萬元。
2019年,迪力木拉提的事業(yè)剛起步,就向母校捐款1萬元,幫助有需要的學弟學妹。“娜姐曾告訴我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我計劃設立一個助學基金,幫助更多困難學生完成學業(yè)。”迪力木拉提說。
學生的成長,讓米娜瓦爾感到幸福與欣慰。
10月31日,米娜瓦爾·艾力舉辦“學長有約”主題班會,為學生答疑解惑。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王娜 攝
卡德旦·阿不都許庫,米娜瓦爾帶的第一屆學生,畢業(yè)后成為新和縣稅務局一名干部。在伽師縣和夏阿瓦提鎮(zhèn)尤古買希勒克村駐村時,他每天“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千方百計幫助鄉(xiāng)親們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上的困難,帶領大家增收致富,由于工作出色,獲得2018年自治區(qū)脫貧攻堅獎。
2023屆畢業(yè)生馬磊,上學時,“米娜工作室”組織的各類活動,他一項不落地參加,口才越來越好。畢業(yè)前,他寫個人簡歷,實踐經(jīng)歷寫滿三頁A4紙,這讓他應聘寧波一家傳媒公司的主播時,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獲得工作機會。如今,馬磊已成為一名優(yōu)秀主播,在寧波站穩(wěn)腳跟。
2023級學生李康文,有一手剪紙的好手藝。“米娜工作室”舉辦公益活動時,他常為附近幼兒園、社區(qū)居民講解剪紙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帶大家學剪紙。“以這種方式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很有意義。”李康文說。
從2011年9月至今,米娜瓦爾累計帶出10屆、28個民族的近5000名畢業(yè)生,他們像蒲公英一樣散布全國各地。雖然從事的職業(yè)不同,但他們的青春,都有溫暖而明亮的底色。
不久前,米娜瓦爾了解到一些學生有了“畢業(yè)焦慮”,面對畢業(yè)后的競爭和壓力,不知何去何從。她組織了一場“學長有約”主題班會,邀請馬磊等3名往屆畢業(yè)生為大家答疑解惑。
學長們的故事令人動容。結束時,學生們大聲說出自己的奮斗目標,有人說要參軍保家衛(wèi)國,有人說要當會計,還有人說要當老師……
米娜瓦爾告訴大家,青春,就是乘風破浪。而奮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王娜 加孜拉·泥斯拜克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