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官方網站
全國數(shù)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
zgstyb.cn
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臺灣寫真:臺灣端午粽飄香

2024-06-10 19:34: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孫曉帆   

“家母包的肉粽,在我心目中是‘全球第一’。這些粽子,料精選而味透,加上煮得夠爛,真是無與倫比。”6月10日逢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年近70歲的臺灣美食家朱振藩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飽含感情地回憶道。

端午到,粽飄香。過去,很多臺灣家庭和朱振藩家一樣,親手制作粽子:洗糯米、準備餡料、包裹粽葉、煮或蒸粽子。這一過程不僅是技藝傳承,更是一種情感交流。

據(jù)朱振藩介紹,臺灣的粽子種類很多,包括從浙江湖州一帶傳入的湖州粽,從福建同安、泉州一帶傳入的閩南粽,以及從廣東潮州、汕頭等地傳入的蒸肉粽,此外還有裹肉粽及口味偏甜的江米粽等。目前,最受歡迎的,是被稱為“南部粽”的煮肉粽和被稱為“北部粽”的蒸肉粽;此外還流行堿粽,不少人喜歡在天氣炎熱時品嘗。

6月10日逢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臺北南門市場商家正在售賣“南部粽”和“北部粽”。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攝

朱振藩的母親來自臺灣嘉義,父親來自江蘇。每逢端午,除了一定要吃包含上好五花肉、香菇等食材的粽子,他還會和家人一起“立蛋”,并把雞蛋換為咸鴨蛋。“我父親曾在江蘇高郵待過,聽說端午正陽的時候,陽氣最旺的咸鴨蛋會立起來,我們也玩過,但好像我成功的概率不大。”他笑說。

隨著時代變化,如今臺灣很多家庭已不再自包粽子,人們更多地選擇去市場采買。朱振藩對家里最后一次包粽子的記憶,也停留在妹妹考大學之前。母親為了讓妹妹“一舉高中”,包了最后一次粽子。

6月10日逢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民眾在臺北南門市場購買粽子。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攝

不過,臺灣社會仍重視端午節(jié)的情感表達。5月下旬,臺灣慈濟慈善事業(yè)基金會志工等約70人,三天內齊心協(xié)力包制了13000余顆粽子,民眾購買粽子所得款項均用于花蓮地震后續(xù)救助工作�;饡硎�,希望傳遞關懷與溫暖,讓端午節(jié)的意義更加深遠。

粽香滿溢,善意滿載。林女士在慈濟慈善事業(yè)基金會的活動上購買了粽子,她表示,端午節(jié)前夕這樣的活動既讓她感受到節(jié)日氣氛,又能為花蓮賑災盡一份力,實在非常難得。

5月18日起,臺灣慈濟慈善事業(yè)基金會志工在三天內齊心協(xié)力包制了13000余顆粽子,民眾購買粽子所得款項均用于花蓮地震后續(xù)救助工作。(臺灣慈濟慈善事業(yè)基金會供圖)

節(jié)日氛圍下,臺灣民眾也通過相互贈送粽子,表達美好祝愿。中新社記者近日在臺北、彰化等地看到,市面上的粽子種類繁多,除了傳統(tǒng)市場上賣的煮肉粽、蒸肉粽、堿粽,有不少商家推出了各種新式粽子,包括冰淇淋口味的“冰粽”以及各種水果口味的粽子,并加入文化創(chuàng)意,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購買。

“年輕人會喜歡更多的花樣,但傳統(tǒng)的口味我們也在堅持。”在臺北經營一家粽子店的陳先生表示,時常到店里買粽子的客人以年紀稍長的民眾為主,但端午節(jié)前后會迎來一波購買高峰,客人也會多樣化起來。

“粽子大家平時也會吃,但端午節(jié)是一定會吃。”陳先生表示,通過吃粽子、送粽子,體驗的是一種節(jié)日氛圍,更是一種對文化的傳承。

朱振藩對此更有體會。他回憶起20世紀70年代參加一場社會賢達的聚會,不只吃了粽子,還吃到了很多《楚辭》中提及的食物,大開眼界。“那個時候過節(jié)的氣氛很濃,現(xiàn)在已有些淡了”,他說:“我還是希望,傳統(tǒng)文化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留。”(完)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