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入夜的南京寒氣刺骨,悠揚的小號聲響徹祭場,“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祭場中央的青磚墻上,白色花圈環(huán)繞黑色“奠”字,兩側(cè)石子路上鋪滿了白燭。夜幕下,長明火在燃燒,一盞盞燭光陸續(xù)點亮,劃破沉沉夜空。人們手捧白燭,依次入場。
12月13日,人們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 新華社記者柳文惠 攝
“祖奶奶不在了,我替她來為86年前罹難的家人與同胞獻上哀思。”已故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馬秀英的曾孫女馬雯倩說,“祖奶奶生前講‘只要活著就一直作證’,我將繼承她的遺志,把這段歷史傳遞下去,這也是對她最好的告慰。”
見證者漸漸凋零,銘記者生生不息。
1937年11月,包括約翰·馬吉在內(nèi)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著生命危險商議并組成了“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設(shè)置25個難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時刻收容保護了25萬多名中國難民,溫暖了無數(shù)在瑟瑟寒風中絕望的心。
當晚,約翰·馬吉的孫子弗雷德里克·馬吉來到現(xiàn)場。他說:“我的祖父深愛著南京,F(xiàn)在,我的心也與南京人民、與中國人民的心連在一起,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
“不屈的紫金草啊,凄風苦雨中生長,向著天空昂著頭顱,對著太陽,頑強歌唱……”紫金草藝術(shù)團童聲合唱團帶來的原創(chuàng)歌曲《紫金草向陽生長》在祭場響起。
“聽著孩子們的歌聲,我眼淚都掉下來了。”日本友人大門高子說,日本紫金草合唱團計劃明年來南京演出,也衷心希望中國的紫金草藝術(shù)團能到日本交流,用歌聲祈愿和平。
這是12月13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拍攝的“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活動現(xiàn)場。 新華社記者柳文惠 攝
祭場里,長明火在燃燒。人們用寒風中微微搖曳的火焰祈愿遇難者得以安息,祝愿和平永留人間。(記者蔣芳、邱冰清)
熱線電話:0551-62620110
舉報電話:0551-64376913
舉報郵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