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今天(9月2日)0點33分,經過約6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出艙活動圓滿成功。神舟十四號乘組首次出艙,航天員們感覺怎么樣?先通過一個短片回顧一下。
1日18時26分,身著藍色飾帶艙外航天服的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
在航天員劉洋的配合下,陳冬完成了腳限位器和艙外操作臺的安裝。
19時09分,身著黃色飾帶艙外航天服的航天員劉洋成功出艙。
航天員 陳冬:這是航天員第一次從氣閘艙出艙,也是第一次使用小臂,更是我和02第一次的出艙活動。在這么多第一次當中,我們感受到了艙外的美景,感受到了出艙的不易,感受到了中國空間站在不斷壯大。
航天員 劉洋:謝謝戰(zhàn)友們的幫助,謝謝全體科技人員的支持,謝謝全國人民的關注。天地一心向前一步,雖然充滿了艱辛和挑戰(zhàn),但每前進的一小步都是夢想的一大步。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比心,比心。
航天員 蔡旭哲:感謝曙光以及廣大科技工作者對本次出艙任務的支持,同時也祝賀01、02完成自己的首次出艙任務。
航天員 劉洋:提前祝大家中秋節(jié)快樂!
這次出艙已經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五次出艙,但卻是中國空間站進入到建造階段以后的第一次出艙,因此跟前幾次相比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這是航天員首次從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首次登上小機械臂、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外進行自主移動,并且要完成五大項、八個安裝步驟的工作,可以說流程復雜、任務艱巨。
今天的時空觀察重點關注五項出艙主要任務都進行了哪些驗證?在此之前,航天員已經通過天和核心艙的節(jié)點艙完成了4次出艙任務,為什么這次要通過問天氣閘艙來出艙?未來為什么要以問天氣閘艙作為主要出艙口?
關于此次出艙的任務,昨天我們介紹過,這次出艙活動的主要任務是5個:問天艙擴展泵組的安裝、問天艙全景相機抬升、艙外線纜防護裝置的安裝、艙外工具箱的組裝、艙外主路徑轉移驗證。
先來看安裝問天實驗艙的“熱控擴展泵組”這個任務。為什么要安裝它?因為在空間站,受太陽光照影響,表面溫度差異很大,面向太陽的一面,表面溫度可高達150℃以上,而在背陽面,溫度則能低至零下100℃以下。怎么才能保證空間站組合體內一直保持適宜的溫度?那就需要給它裝個“中央空調”,也就是空間站的熱控系統(tǒng),那怎么讓這個系統(tǒng)循環(huán)起來,這就需要用到熱循環(huán)泵,也就是這次安裝的擴展泵組內的核心設備。
此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經在天和核心艙上安裝了一套熱控擴展泵組,此次在問天艙上再次安裝,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tǒng)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范高潔:(問天實驗艙)發(fā)射的時候是已經帶了泵組的,讓熱環(huán)境能夠循環(huán)起來。在軌我們要利用航天員出艙的機會再安裝一臺擴展泵來提高它的可靠性。
記者:這個相當于安一個恒溫的空調?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tǒng)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范高潔:對。是的。咱們在天和艙第二次出艙的時候就已經裝了一個天和艙的空調了,我們這次再在問天艙艙外裝一臺。
熱循環(huán)泵是一種需要長期高速運轉的設備,壽命有限,作為問天實驗艙熱控系統(tǒng)泵組的備份,一旦艙內的泵組出現故障,艙外的泵組可以隨時接替工作,保證空間站長壽命穩(wěn)定運行。
說完空間站的“空調”,再來說說它的“眼睛”。這次出艙的另一項主要活動——抬升問天實驗艙的全景相機。這個聽起來也不陌生,在之前的出艙任務中,航天員也曾多次抬升天和核心艙上的全景相機。全景相機在哪呢?它是安裝在問天實驗艙的艙壁上,作用是用來觀察空間站的艙外設備、機械臂的運動情況,以及航天員出艙活動等。站得高看得遠,如果把全景相機的位置抬高,我們就可以獲得更加廣闊的視野,收集到的信息量也就會更大。不過之前航天員完成這個抬升流程得需要半個多小時的時間,但這次任務卻只用了十幾分鐘,任務執(zhí)行的時間為什么縮短了呢?
記者:為什么不在發(fā)射的時候直接把它抬好?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tǒng)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范高潔:主要還是受限于咱們外包絡,我們艙發(fā)射的時候是要裝在火箭的艙體里的,所以它的外形就不能突出太多。但是不突出,它視場就沒有那么好,看到的景象可能沒有那么大。
專家告訴我們,在之前幾次出艙任務中,航天員抬升全景相機的流程比較復雜、耗時較長,根據之前的出艙經驗,科研人員對這一次全景相機的抬升設備進行了升級。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tǒng)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范高潔:之前我們主要是用墊高的手段,就是航天員出艙的時候可以看到他先把全景相機拆下來,加一個支架,再把相機安裝上去。這次我們設計了一個新的機構,航天員利用一個扶手把它拉出來,把螺釘松開之后,用扶手拉開,底下的折疊桿支起來就可以了。
另外這次的任務還有一個新——“新路徑”,這是第一次通過從問天實驗艙外完成自主轉移,來驗證問天艙外的應急返回轉移路徑。需要兩名航天員分別沿主路徑扶手自主攀爬大約15米左右的距離,速度還不能太慢。為什么要進行這種轉移路徑的驗證?這是用來應對什么突發(fā)狀況的?轉移過程又有哪些難點?來聽專家的介紹。
這次出艙還有一個首次,就是航天員首次通過問天氣閘艙出艙。在這次出艙前,航天員已經通過天和核心艙的節(jié)點艙完成了4次出艙任務,為什么這次要用問天氣閘艙?
相比天和核心艙的節(jié)點艙,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由于不需要兼顧對接來訪飛行器的功能,因此它的內部比較平整,同時它的內部體積也更大,更有利于出艙活動的順利進行。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tǒng)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范高潔:(天和)節(jié)點艙它的空間比較小,人活動的空間大概只有10個立方米。到了(問天)氣閘艙這邊,它的空間有接近15個立方米,所以他們在氣閘艙里的活動空間會更大一些,他們穿航天服和脫航天服的過程可能會比在節(jié)點艙更舒適一些。
不同于天和節(jié)點艙,問天氣閘艙的出艙口被設計成了面向空間站的“下方”,因此,從天和節(jié)點艙出艙時,航天員看上去像是從下往上“爬”,從問天氣閘艙出艙像是從上往下“鉆”,航天員出艙后看到的景象也會大有不同。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tǒng)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范高潔:從(問天)氣閘艙的出艙口出去之后,不像之前節(jié)點艙出艙看到的先是星空,這次先看到的是地球的景象。
專家告訴我們,此次我們驗證了問天氣閘艙的出艙功能后,未來它將成為整個空間站系統(tǒng)的主要出艙通道。為什么要以氣閘艙作為進出空間站的主要出入口?繼續(xù)來聽專家介紹。
神舟十四乘組首次出艙圓滿完成,中國空間站建設又向前邁出了一小步。接下來,中國空間站工程還將實施3次重大發(fā)射任務。10月,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夢天實驗艙,后續(xù)還將在軌迎來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中國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也將在今年年底也就是他們太空“出差”近6個月后,迎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的訪問并完成輪換,屆時,6名中國航天員將首次實現共同在軌駐留。